地方动态 | 泰兴:产创融合 “化学反应”催生澎湃动力

2025-10-10

泰兴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建强用好各类创新平台,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等科创高地、人才高地的合作,通过“借船出海、借梯登高、借势发力”,持续深化科研合作,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全力推动产创融合发展,加快打造产业科技创新高地。

在亚太泵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加紧组装潜水电泵。该类型水泵的电机与泵体叶轮均需潜入水下运行,对密封性能提出了极高要求。江苏大学流体中心与企业合作,开展了水泵密封结构的理论研究和优化改进,有效提升了产品的密封性能。近年来,亚太泵阀充分发挥高校基础研究与企业生产制造的双重优势,联合攻克多项技术难题,构建了高校“研发大脑”与企业“制造工厂”高效协同、实现“1+1>2”的创新模式。

“公司与江苏大学、扬州大学等高校进行了深度产学研合作。在先进流体机械、特种泵站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使产品技术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实现了稳定的经济增长,先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二等奖等多个奖项。”亚太泵阀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蒋文军说。

泰兴市持续放大产学研协同效应,积极探索“大院大所+”及“互联网+产学研”等新模式,全面摸排企业技术需求与合作意向,坚持精准高效对接,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南极机械有限责任公司以成为船舶防污染设备领域领军者为目标,不断优化创新生态,不仅自建研究所,还与多所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共同承担国际、国家及省级科技专题项目。

“我们先后与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京工业大学、上海海洋大学形成了紧密的合作。在产品研发、市场拓展和科技创新方面,为企业发展延续了前进的步伐。”江苏南极机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汪立庆说。

以创建国家创新型县(市)为契机,泰兴市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县域发展的核心战略和关键动力,秉持攀“高”逐“新”的发展理念,鼓励企业与高校院所、专家团队深化合作,引进优质项目,共建创新平台与研发机构,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在泰兴高新区,集萃半导体陶瓷材料研究所正在进行设备调试。该所核心团队主要来自清华大学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先进结构陶瓷材料研究和精密陶瓷部件制备技术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已实现多个高端陶瓷部件的进口替代,解决了相关“卡脖子”难题。

“这类材料在航空航天、医药等领域应用广泛。我们将根据市场需求,在泰兴孵化一批高科技企业,满足国内对高技术陶瓷产品的需求。”研究所总工程师齐龙浩说。

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关键在于打通“小试—中试—产业化”的“最后一公里”。为破解化工及新材料产业在中试放大环节面临的难题,泰兴经济开发区投资5亿元建设了中试孵化产业园。目前,园区已完成竣工验收,首批8个中试项目正在办理入驻审批。维吉特生物基新材料项目是其中之一,其棕榈油基生物材料已完成小试,即将进入中试阶段。该公司正在编制可研报告,在中试孵化产业园建设中试生产线,建成后预计年产量约1000吨。

“我们两个月内就可以进入中试孵化产业园,预计三个月后就可以实现中试的生产,明年预计可实现棕榈油基生物基材料的量产。”维吉特新材料科技(泰州)有限公司董事长邱仁辉说。

泰兴市坚持以产业需求牵引技术突破,今年已与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常州大学等15所高校签订26项产学研合作协议,进一步加速了科研成果的引进与转化,为科技创新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了新动能。同时,泰兴市建好用好现有6个离岸创新中心、4个综合性科技创新中心、4个省级制造业中试平台和2个专业研究所,嵌入产业、赋能企业、孵化项目,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无缝对接,坚定不移走创新引领、项目支撑、集群发展的制造强市之路